策展人:南投縣埔里國中邱錫塘老師
策展單位:教育媒體影音團隊
活動時間:2019/1/8
活動地點:南投縣埔里國中
█ 課程活動概述
表演藝術課程已經實施十多年,紀錄片在九年級的課程中多是屬於欣賞層面,經過多年的嘗試與調整,在加入實作部分後,學生互動增加,課程也能符合數位、資訊化,學生的小組討論、製作與呈現,增加了人際的互動與對社會的關懷層面。
一氣呵成的欣賞-討論-製作-成果與分享,雖然課程時間拉長,但是學生似乎都能有所收穫。課程進行的過程中,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十分重要,可以用較多的時間去討論,在實作上才能有所調整與理解,在成果呈現上讓每組都能在影片播畢後再經驗分享,而透過小組分享,讓孩子了解創作時可能遭遇到的困難,進而減少未來在創作時遇到的阻礙,希望藉這些實務的體現,引發共鳴,創造出優質的教學流程。
█ 課程與學生的互動
網路資訊的發達造就影像創作的便利性,不管在資訊上的取得或者影片的呈現都是相當容易,教育雲教育媒體影音的影片內容多元、豐富,真的是個寶庫。課堂中的先前準備及學生的回家作業都可以讓孩子先進行預覽學習,回家預習的部分,可以減少課堂上影片播放的時間,進而增加上課討論的時間。為提供學生更多更快速的了解各類型紀錄片,鼓勵學生回家上網,進入教育媒體影音網站,裡面有近千部適合國中學生欣賞的影片。
紀錄片對學生而言,學生並不會主動學習欣賞,所以教師在課程設計規劃中可以利用教育媒體影音網站來挑選較有趣的影片,除了提升學生學習意願外,也讓學生親手進行創作,拍攝三分鐘以內的紀錄短片,這樣的互動學習、創意思考、分組討論及成果發表,除了成就學生的自信心,也進而關心我們周遭的人事物。學生於教學情境中,所展現之創新、思考及構思,讓我們深深感受到學生的創意無限,學生獲得學習上的樂趣,而老師享受教學中的滿足,相得益彰下,教學變成師生共同期待的優質互動。
█ 教學現場發現
多數學生對於一般課程的學習刻板印象就是枯燥、乏味,所以在課堂中出現一些不同的變化元素,學生覺得新奇就會有動力想嘗鮮。表演藝術課程經由團體活動、遊戲,讓學生進行互動接觸,讓他們有更多對彼此的認識,在接下來的分組討論上就能更得心應手,以達成學習主題成效。
學生經過時間的訓練,在分組討論時的專注神情真的很不一樣,他們除了討論上更認真外,也願意花時間到外面進行拍攝,加深對社會議題的關心。經由分享,學生都能正視其它人拍攝的內容,也更能有同理心面對外界的人事物,與課程的學習效果比起來,教師更關心的應該是學生在學習後的改變,除了同儕間相互的感情提升以外,學生明顯地對社會的關注提高了,雖然還不能達到每位同學都喜歡表演藝術課程,但我仍會要求學生在分組討論及實作時應要有相互間的溝通與協調,過程中雖有一些摩擦與衝突,但最後的結果是令人滿意的。
█ 課堂活動感動
表演藝術課程的特性,在課堂中鮮少進行紙筆測驗,多半透過學生活動、創意發想進行成績評量,所以小組的學習討論在課堂中是首要之務。學生經過兩年的訓練,在分組學習互動上越顯熟練,小組都能針對主題進行討論與分享,也能針對各組的發表適時的給予建議,讓每一組都能有所收穫。
在分組討論過程裡,老師的參與更顯重要,老師適時的建議與提醒,往往讓學生受益良多,學生大多都能虛心接受,除了給予學生建議之外,也要給學生多方面的鼓勵與讚揚,這樣學生在活動參與上會更積極主動。
課堂中引起動機的「美力臺灣預告片」,除了讓學生感受到紀錄片的美好,更從中了解導演創作的心路歷程,讓學生看見一部影片需要有許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完成,像是鏡頭的運用、構圖、聲音表達的重要性,創作時要有熱情,更要有力量才能感動觀看者,所以需要團隊的互助才能成就一部優良的紀錄片。
在成果的分享,每部影片都是學生嘔心瀝血之作,雖是學生第一次參與影像創作,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學生經過討論,在創作上也都能面面俱到。播放影片時,同學專注地欣賞影片,每一組在製作過程都能凝聚共識、虛心受教,對於別人的影片都能給予掌聲鼓勵,學生的成長與改變有目共睹。
多數學生對於影像創作課程都認為這對他們未來有所幫助,認真討論課程議題的設定,剪輯、配樂也都不馬虎,學習的過程中也許辛苦,但是成果呈現真的令人感動,這是一股支持的力量,讓我在教學上能有源源不絕的動力。
█ 教學與反思
近年來,翻轉教育一直在教學現場被提及並運用,教學方式越來越多元,各科老師也開始融入並運用新的教學模式。在藝術與人文領域的表演藝術方面,長期多是採取較多元的方式進行教學,在課堂中教師盡量避免刻板的教學模式,將表演與藝術相互結合,一則可滿足學生對於演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間接提升學生在藝術方面的素養,讓學生在表演藝術的學習歷程中,在創新的教學情境下,尋得自我的舞台。
表演藝術課程包羅萬象,有舞蹈、戲劇與影視相關課程,相信表演藝術老師在某些方面一定是欠缺的,需要多方面的學習與成長,不斷的自我精進學習,才能補足自己欠缺的部分,在課堂上才能滿足學生在表演藝術各方面的知識與能力。
透過接觸不同學習創新的教學思維與方法,為讓課堂中的呈現能更活潑,若要師生互動、同儕互動更順暢,就需要許多的其他配套知識來輔助整個課程。而在教學方式上,在與學生互動的技巧上仍可以再加強,活動的設計上因應不同年級,在引導學生進行的討論上也要有所不同,新世代的教育、翻轉教育的創造與創新是必然的,我會再嘗試與努力,希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能收穫滿滿。
█ 參考資源
近教育雲教育媒體影音-Taiwan Docs 臺灣紀錄片資料庫-美力台灣3D(另開新視窗)
Taiwan Docs 臺灣紀錄片資料庫(另開新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