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年級自然「聲音探討」的單元,可以透過教育媒體影音的資源讓學生認識樂器的發聲方式,再透過製作自製樂器的過程中,更了解聲音三要素。
教育雲在認識樂器方面有介紹樂器的相關簡報,讓學生不但能觀察樂器的外型還可以聽到樂器的聲音,若教師再運用實體樂器讓學生進行觀察活動,可以使學生更加清楚樂器的結構及其發聲原理。
本節課的自製樂器活動,除了要學生製造出能發出聲響的樂器外,還要讓自製樂器發出不同音量及不同音高的聲音,並在製作的過程中歸納出原因。然而為了避免部分學生在辨認音高的過程中無法準確地確認音高差別,因此可以透過平板中辨認音高的程式作為輔助工具,解決學生在製作樂器過程中無法確認音高差別的困擾。
透過實作樂器及搭配教育媒體影音,讓學生可以更清楚了解科學原理的由來,這種強調學生在「探究與實作」中學習的歷程,也是12年國教中自然科學領域特別重視的教學理念。
█ 教學設計
(一)實驗器材與設備
滴管、小杯子、水、剪刀、平板
(二)實驗注意事項
1.因為同時會使用平板和水,要注意避免平板被水潑到導致故障。
2.在使用平板內音高辨認的程式時,如果同時多人吹奏樂器,程式將無法辨認音高,因此學生需分工合作、輪流使用。
(三)教學流程
1.使用教育雲的樂器演奏及介紹,讓學生回憶樂器的發聲方式
(1)教育媒體影音─臺灣音畫(演奏版)
透過樂器演奏影片,讓學生說出樂器的發聲方式。
(2)教育大市集─管樂樂器介紹的ppt
在前一節課使用介紹管樂器的簡報來複習樂器發聲方式。簡報中除了有樂器的照片供學生觀察,還有解釋樂器發聲的原因及各樂器的聲響,只需要點擊簡報中的小圖示,就能重複撥放該樂器的音響。
(3)教育大市集─弦樂器介紹的ppt
前一節課介紹的弦樂器簡報,用來複習發聲方式。
2.學生自製樂器:分組合作的方式使樂器發出不同音量及音高,並用教育雲資源與平板作為輔助,幫助學生達成任務。
■滴管自製樂器:是一個材料取得簡單、小朋友又容易上手的樂器,還能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學生需要在實驗操作中,研究如何產生不同的音高與音量,並探討出透過調整滴管中水的多寡可以產生高低音;改變力量的大小可以有大小聲。
(1)教育媒體影音—能分析樂音與噪音
迅速複習單位分貝(dB)代表的意思。
(2)教育媒體影音—比較弦樂器以了解聲音高低的差異讓學生知道聲音有高低音的原因。
(3)教育大市集—製作簡單的樂器
聲音的高低使用程式「Tuner Pitched」測量;聲音的大小使用「Sound Meter」 測量。
3.利用學習單讓學生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並說明下次課程
(1)教育大市集—「聲聲」不息~認識聲音的特性以及自製樂器設計學習單
請學生將實驗結果記錄在聲聲不息的學習單中,並歸納出影響音量及音高的因素。在設計自製樂器的學習單中,學生可以透過繪畫表現和記錄自己創造的樂器並以此為藍圖製造出樂器。
█ 教學省思
探究與實作在自然課是很重要的學習歷程,因此在選擇自製樂器的類型時,須找出一種讓學生能在一節課內發出聲音並探究影響聲音音高和音量的簡易樂器。與學校伙伴討論後,認為選擇滴管這項自製樂器是最符合需求的。在判斷音高方面,因有的學生無法準確聽出差異,所以透過科技融入教學輔助學生學習。而在聲音原理的部分,教育雲有提供許多相關的資料讓教師們在課堂使用,包含影片、簡報、教案與學習單…等。
實驗過程中,學生大多清楚平板不能跟水接觸,但會發現在測量滴管音量與音高時,其測量工具易受干擾導致數值無法測出,此時學生會注意到環境中有不同聲音,若要測量自己樂器的音量與音高,就需要同學之間的分工合作來達成任務,使實驗順利完成。
實驗結束後,學生對於空氣柱長短與水的高低如何影響音高會產生疑惑,此時教師可以帶著學生進行討論活動,以釐清觀念。
這堂課結合教育媒體影音,讓教師在備課上更輕鬆,利用教育雲提供的資源,讓大家在探究與實作中學習,學生也很喜歡這樣的課程。
█ 參考資源
1.教育雲—教育媒體影音
臺灣音畫(演奏版)(另開新視窗),慧元科技公司
2.教育雲—教育大市集
李虹慧老師,
管樂樂器介紹(PPT下載)
3.教育雲—教育大市集
楊智惠老師,
弦樂器介紹(PPT下載)
4.教育雲—教育媒體影音
能分析樂音與噪音,臺中市政府教育局
5.教育雲—教育媒體影音
比較弦樂器以了解聲音高低的差異(另開新視窗),臺中市政府教育局
6.教育雲—教育大市集
吳育典老師,
製作簡單的樂器(另開新視窗)
7.教育雲—教育大市集
黃鈺惠老師和周順德老師,
「聲聲」不息~認識聲音的特性(另開新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