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影片
關鍵字: 社會科數位課程、課程主題、文化教育、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
製作者: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
授權方式: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 國際
製作年份:2024
學習階段:社會-國小3-4年級(二)
學習內容:
Ab-Ⅱ-2 自然環境會影響經濟的發展,經濟的發展也會改變自然環境。
Ca-Ⅱ-1 居住地方的環境隨著社會與經濟的發展而改變。
學習表現:
2b-Ⅱ-1 體認人們對生活事物與環境有不同的感受,並加以尊重。
3b-Ⅱ-2 摘取相關資料中的重點。
核心素養: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議題:
人權教育
環境教育
說明:
紀錄片片名:寄命|2020年猴硐礦工口述歷史影像紀錄(中文字幕)
紀錄片介紹:
曾經,猴硐是全臺產煤量最大的地方,更是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後盾。但你可知這些煤炭是由礦工的生命鮮血換來的嗎?
當年,這群刻苦耐勞的礦工,日復一日進入黑洞中,在黑暗、高溫、悶熱的環境下,開鑿一車又一車的煤炭。即便再仔細小心,偶而仍不幸遇到坍塌、礦車逸走、煤塵爆炸等災變。這次入坑採煤是否能活著出來?誰也不敢保證。
以前女生也能入坑工作,但發生太多父母在災變中喪命,留下幼子無人撫養的悲傷。所以民國52年政府下令女礦工不得入坑,她們改成在坑外做雜工,如洗煤工、充電工、清潔場地等各式工作。
若礦工們不說,外人永遠不會明白,礦工的工作包含了多少汗水、淚水和苦水。透過15位礦工們的口述回憶,讓你我對礦工的工作情況,當年的生活情境,猴硐的繁華模樣多一點點想像。
他們說戴了口罩當下就會死,不戴口罩明天才會死。
他們說每天帶三五公斤的水壺進坑內,但有時會不小心喝到尿。
他們說每次出坑的人都全身黑,好像可以去當包青天。
他們說坑內吃飯時要留一口餵老鼠。
他們說出了事全部人一定拼老命也要把伙伴救出來。
他們說……。
這群礦工耆老們一生寄命於此,年輕時在此工作,看見了生離死別,付出了外人無法相像的體力與代價。當民國79年猴硐煤礦封坑後,他們被迫中年轉業去外面走一圈,但退休後仍心心念念想著要回來猴硐。一生辛苦,但兄弟們一起在黑暗中打拼,一起互相看顧彼此生命,那份刻苦銘心的記憶在午夜夢回仍會想起。如今因緣具足,老礦工們重新聚在一起,想將礦工記憶,在歷史裡留下一點痕跡。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