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影片
關鍵字: VR360數位走讀影片、平溪天燈節、文化教育、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
製作者:國立政治大學/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
授權方式: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 國際
製作年份:2024
學習階段:社會-教師專區
學習內容:
Ab-Ⅱ-1 居民的生活方式與空間利用,和其居住地方的自然、人文環境相互影響。
Ae-Ⅱ-1 人類為了解決生活需求或滿足好奇心,進行科學和技術的研發,從而改變自然環境與人們的生活。
Af-Ⅱ-1 不同文化的接觸和交流,可能產生衝突、合作和創新,並影響在地的生活與文化。
Bc-Ⅱ-1 各個族群有不同的命名方式、節慶與風俗習慣。
核心素養: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議題:
多元文化教育
說明:
天,在民間習俗中天宮的所在,民間信仰位階最高的神:玉皇大帝(天公)及眾神,就是居住在天宮之中庇護著所有的子民,所以早期人們向上天祭拜,祈求天公佑,因此對於漢人來說,天代表的就是庇佑眾生、所不能的神。
天燈。又名孔明燈。相傳為三國時代諸葛亮所發明,據當時諸葛亮被司馬懿困於平陽城中。 無法與外界聯絡,而發明了大型的燈籠,利用空熱流上升的原理。讓燈籠飄向空中。 作為軍事訊息傳遞之用,後流傳至民間,成為民眾向上天祈福的媒介, 在上元節施放天燈「上達天聽」,有向天公析福之意,
而平溪施放天燈的由來。可溯至清朝道光年間,在平溪一帶開墾的居民,不堪盜匪作亂騷擾聚落,而避難山中。等到危機過後, 留守村內的人們以施放天燈做為報平安的信號,通知家人返鄉,後來時局安定後。就保留下來變成地方的習俗,村民也時常將祈福許願的詞句寫在天燈上。 在農年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施放,祈求一年所想的願望,並讓上天眾神保佑園家平安,因此天燈又被稱為「祈福燈」或「平安燈」。
新北市平溪十分一帶,因四面環山平均濕度達75-80%,多雨潮濕的天然環境,成為目前地方政府唯一可能够安全施放天燈的地方,也是這樣得天獨厚的環境,才得以民這項傳統文化,以不一樣的面貌被保存延續。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