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
關鍵字:
製作者:
授權方式:著作權所有
製作年份:2020
核心素養:
說明:
主題名稱:校園「溪」遊記
作品學習領域:自然科學
施行年級:3年級
學生人數:29人
課程節數:10節
媒體影音來源:
10-2-1-1 沉水性與挺水性植物(另開新視窗)
31-1-4-1 外來入侵種對台灣的影響(另開新視窗)
█ 教學發想(教學活動概述)
校園旁有條生態溪流,它聯結了學校與社區,是座開放性的圍籬。這條生態溪流裡有許多水生動物與植物,是教師教學的大型教具及學生學習的園地。因此,我們設計了相關課程,讓學生能透過實地觀察去認識生態溪流的動植物,並覺察到生態溪流的環境問題及外來物種的危害。課程中我們運用了教育媒體影音影片輔助學生學習,亦透過平板查詢資料、拍攝照片與製作簡報,讓學生能更深刻的瞭解水生植物的特性,學生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破壞生態溪流景觀的人為垃圾及福壽螺,因此,學生展現行動力,成立「生態溪流巡守隊」,利用課餘時間撿拾垃圾與消滅福壽螺,維持溪流的美麗樣貌,用自己的力量為環境盡一些心力。
█ 教學流程(過程)
【認識水生植物】
課程一開始,教師先播放教育雲教育媒體影音中的「10211沉水性與挺水性植物」影片,讓學生瞭解到水生植物的特性與其分類方式,並從影片中覺察到水生植物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例如提供食物來源的水稻、筊白筍、菱角、空心菜等.....,藉此拉近學生與水生植物的距離。
【實地探訪生態溪流】
接著,教師帶領學生到學校的生態溪流進行實地探訪,透過教師的解說與介紹,學生除了能印證教材中的內容外,也對於校園內的水生植物有更進一步的認識。為了加深學生印象以及瞭解學生的學習成效,因此讓學生帶著學校出版的校園植物圖鑑及平板至生態溪流,找出教師指定的水生植物,拍照後上傳。亦讓學生查詢資料,搭配自行拍攝的照片,分組製作水生植物教學簡報,透過口頭發表與小組互評方式,培養學生觀察力、表達能力與團隊合作。
【植物殺手福壽螺】
然而在生態溪流的探訪過程中,學生看到一些人為丟棄的垃圾,破壞生態溪流的美麗;也看到植物上、石頭旁有好多紅色的卵,看起來很不美觀。學生對於這些外來種甚感好奇,於是搜尋了教育雲教育媒體影音資料透過「31-1-4-1外來入侵種對台灣的影響」影片,讓學生認識這些外來的動植物,緊接著播放「魅力臺灣樂活誌(17):移除外來種,搶救臺灣原生種」影片之後,讓大家進行討論校園生態溪流的問題與改善方式。
【生態溪流巡守隊】
因此,「生態溪流巡守隊」成立囉!學生定期分配人員去撿拾垃圾,並利用早自修時間穿起雨鞋及青蛙裝到生態溪流撿拾福壽螺,希望在大家的努力下讓生態溪流恢復美麗的景觀,也希望能移除影響植物生長的福壽螺,讓植物可以在這美麗的溪流裡好好的成長,讓生態環境永續發展。
█ 教學現場發現
1.觀賞「10-2-1-1沉水性與挺水性植物」影片後,學生很驚訝原來水生植物不是僅限於濕地或池塘裡看到的觀賞性植物,很多食用的植物竟然也是水生植物。課程進行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生熱烈的回應,對水生植物充滿了好奇。而透過實地觀察與探索,學生能更清楚的看到不同類別水生植物的差異而且在近距離接觸後,對於植物的特性更容易分辨。
2.看完「魅力臺灣樂活誌(17):移除外來種,搶救臺灣原生種」影片後學生真的很有感,這些平常常見的動植物,是因為人為的疏忽與不重視,而造成生態環境極大的危害,藉此也喚醒學生對於環境議題的重視。
3.從生態溪流的實地踏訪中,學生發現了校園環境的問題,引發更多的討論,從討論中提出解決方法。我們也讓學生將想法付諸行動,這自發性的行動可特別認真呢!每個人汗流浹背也不喊累,徒手撈起福壽螺也不嫌髒,直說這是個很有趣的體驗,而且能為環境盡一份心力,很高興,也很有意義。
█ 教學反思與收穫
108課綱以「核心素養」作為課程發展的主軸,而「核心素養」強調的是學習與生活的結合。我們以學校的特色環境當作教學場域,從學生生活的環境出發設計出更貼近學生的課程:讓學生充分利用眼、耳、鼻及心去感受生態溪流的一切;透過實地觀察與觸摸,讓學生認識水生植物的型態、生活環境與特殊的構造。與環境的互動中,學會關懷自然生態與人類永續發展;在同儕的互動下,共同完成各項任務;從影片中問題的探討去反思人類行為所造成生態的危害,並透過行動,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身為地球的一分子,享受與使用這些資源後,留下來卻是傷害,這些傷害需要很多時間去修復,甚至已經是不可逆。很多人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與享受,等到問題發生後悔已經來不及了。生態保育觀念應該是要從小建立的,唯有懂才會避免疏忽,唯有認同才能減少破壞。很高興能讓孩子心中的那顆種子開始發芽,更期待能成長茁壯。
課程不限於水生植物的認識,希望能激發學生的使命感,自發性的行動,與環境互動,達到人類與環境共好。現在當個願意主動維護校園環境的學生,期盼未來亦能成為愛護地球的公民,讓課程不僅僅是課程,更能成為日後的養分。
█ 教學照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