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影片融入教學 |
品德樹林,育人成材 |
學校位處偏鄉,文化刺激不足,校內學生單親、隔代教養、新移民之子等,比率甚高。學區為農漁交錯之型態,是所資源缺乏之迷你小校。家長社經地位低落,家庭教育功能不彰,因此學生行為學習對象,大都受到家人、電視、社區文化的影響,學生行為偏差,價值觀扭曲者不在少數,因此學校教育,除了傳統知識的建構外,品德教育實為教育工程推動的重點。 |
負責 |
﹙一﹚學習完成自己該做的事情,以培養負責的態度 (二)透過體驗與實踐,將負責的態度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 |
善哉!善哉! |
提綱挈領『友善』為品德教育的核心價值,如樹之根紮得愈深,樹葉愈茂密,其生命愈見平安、喜悅。而樹枝為其品德分項如寬恕、尊重、合作、責任、禮貌、謙卑、忍耐、誠實、感恩等,亦相連於友善活動中,根枝相依。 曾獲得臺中縣品德教育教案第二名 |
關鍵字解釋 |
品德教育 |
品德教育是著重道德品格的教育,廣義說,是人格教育;狹義而言,則是將個人較為穩定的特徵和傾向所表現的道德品格視為教育的重點。道德品格是指社會道德原則與規範,在個人思想和行為中的體現,包含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與道德實踐等因素。因此品德教育若要凸顯其道德性與價值性,則應強調為道德品格的教育。 |
品格教育 |
目錄1 品格教育2 中英文關鍵字3 參考書目4 補充資料 品格教育品格教育 (character education)係指用來陶冶學生良好的社會行為與個性,使學生能夠知道並實踐如何與人相處、如何面對問題的教學與學習活動。品格教育的重視乃受到1991年美國學長T. Lickona所出版之《教育品格》(Educating for character)一書所影響,該書提出建立核心信念與價值用以培養良好人格特質的重要性。1992年美國教育與倫理領域之理論與實務工作者聚會討論,發表《亞斯本宣言》(Aspen Declaration),開啟品格教育的風潮,而美國聯邦教育部的支持,讓推動品格教育成為美國教育... |
傅 |
點擊認證碼圖片可寄發認證碼至信箱 |
|
資源下載 (授權方式: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3.0臺灣) | |
---|---|
請先登入 |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