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影片融入教學 |
生生不息 |
博愛國小位於成功鎮北端,倚山傍水,且緊鄰都威溪,而社區的居民與博愛的 學生生活,跟海洋的關係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社區的居民常利用農閒之餘,從事漁業活動;博愛的學生更是大海的孩子,常常在假日游泳、戲水。 台東海生館位於成功鎮內,附近海域因黑潮經過,而有豐富、獨特的水域資源,也孕育了多樣的人文資源,使其漁港成為東部海岸最大的漁港,因此海生館的成立是讓當地居民更了解東海岸自然生態,其本課程設計「生生不息」以參觀海生館為出發點,對象為低年級學生,在知識面上,由認識東海岸海底生物,進而熱愛海洋,培養其認識海洋國際觀;在實務面上,以體驗海生館觸摸池裡的生物為核心,在優質且安全的體驗場所,啟發學生珍惜海資源的情感。 |
海綿寶寶的海洋人生 |
一、藉由介紹海綿寶寶的作者,讓學生了解海綿寶寶故事與人物創造的背景。 二、藉由學生分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對增加對海洋生物外形特徵與生活習性的認識,了解海綿寶寶不只是卡通人物,發現其真實面目。 三、海綿寶寶卡通的原創者為美國人,符合臺灣學生所學習的第一外語-美語,海綿寶寶中所出現的角色名稱幾乎都以其特徵或種類來命名,藉由英語教學讓學生能更進一步認識海洋生物、親近海洋生物進而愛護海洋生物,結合學生的休閒生活於學習當中,進而增進學生英語之讀說能力。 四、藉由介紹海綿寶寶的卡通特質以及真實生物特性,讓學生結合海洋生物知識並發揮想像力,將海綿寶寶變裝。 五、運用繪畫方式,讓學生增加對海洋生物外形特徵與生活習性的認識。 六、藉由介紹海綿寶寶卡通主題曲,讓學生更加認識卡通主角海綿寶寶的外形特徵及生物特性。 七、讓學生了解節目主題曲編寫時需注意的事項,讓學生將海綿寶寶卡通中各角色的特色與背景融入自編的歌詞。 八、藉由學生分組創作的方式,將創意以主題曲載體的形式趣味地呈現,增加同儕間腦力激盪。 |
海洋生物 |
海洋生物 |
關鍵字解釋 |
海洋生物 |
泛稱生活在海中的動、植物。 |
海洋生物資源 |
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包括:微生物、海藻、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其中許多是人類重要的食物來源,有些則是醫藥和工業原料的來源。海洋生物資源主要有下列幾大類:(1)魚類,是海洋生物資源中最重要的一類,占世界海洋總漁獲量的85%以上;(2)軟體動物,包括烏賊、章魚、牡蠣、蛤類和各種螺類,約占世界海洋總漁獲量的7%;(3)甲殼動物,包括蝦和蟹類,約占世界海洋總漁獲量的5%。近年來由於過度捕獲和海洋污染的影響,許多海洋生物資源已逐漸減少,面臨衰竭的危機,為此,必須統籌資源的利用和管理,劃定保護區和保護期,並且發展水產養殖和培育資源,以保障資源的永續利用。 |
海洋生物館 |
屏東(附錄-地名-文教處所) |
點擊認證碼圖片可寄發認證碼至信箱 |
|
資源下載 (授權方式:創用CC-姓名標示3.0臺灣) | |
---|---|
請先登入 |
我要留言